数万红军通过如此狭窄的深渊之桥,闯入自然

史海拾记

说到中央纵队在天全遇阻,幸得各路红军火速救援才得以安然。当时的红9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正在生病。接到命令后,他坐上担架,亲自与参谋长郭天民率先头部队赶赴天全,并赋诗一首明志:“辉病沉重旦夕间,中央陷危在天全,一息尚存赶营救,亦诚气勇破强敌。”有如此果敢坚决的将士,红军焉能不胜。

中央纵队的红军没有停留,穿过天全城,进至十八道水。右纵队的红1军团则兵分两路,主力在二谷椿搭浮桥过河,进至始阳;另一路由切山脚的铁索桥过河,奔向芦山县的思延乡。随后,红军主力在十八道水(今仁义乡)分兵:红3军团向天全的灵关(今属宝兴)前进,红1军团由始阳经老场向芦山前进,从切山脚过天全河的部队则经罗代、罗改向芦山前进。

担负芦山守备任务的川军刘湘部王泽浚旅,以一个团大部守备城西南的河岸和县城,正面堵击来自天全方面的红军,另以两个团位于城东北芦山冈高地构筑二线阵地,作为预备队。

6月8日,由天全城逃出的人群纷纷涌入芦山城。红军侦察队化装混杂其间进城。入夜后,红军先头部队红1团隐蔽进至芦山城下,突然从西北方向发起进攻。城内的红军侦察队马上行动,猛攻城内敌军旅部和守城部队,枪声和“缴枪不杀”的喊声响彻夜空,城内川军不知有多少红军攻城,乱作一团。旅长王泽浚听到枪声后,吓得连衣服都没有穿好,带着几个卫兵就逃出城去。红军不损一兵一卒夺取芦山城,主力迅速穿城而过,向灵关开进。而王泽浚始终躲在芦山冈高地上的工事内不敢动弹,直到红军全部过完,听到城内居民“红军走完了”的喊声,才派人入城探听虚实。

在中央红军北进的同时,策应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部队也在急速南下中。6月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部队今后的“战略任务是以主力乘虚迅取懋功、理番,以支队掠邛崃山以东迷惑敌人,然后归入主力,达到与四方面军会合,开创新局面之目的……我军的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如再遇特殊情况,使我们暂时不能直达岷江上游时,则以大小金川流域为暂时立足之地,争取以后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要求各军团首长必须向全体指战员说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意义,“鼓动全军以最大的勇猛、果敢、机动,迅速完成战斗任务,以顽强意志克服粮食与地形的困难”。

红军官兵坚决响应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号召,层层动员,展开革命竞赛活动,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踏上了与红四方军会师前的最后一段艰难行程。

从天全到懋功,有一条向东南延伸经雅州、汉源的大道。但部队在向雅州行进途中,中革军委获悉,川军已经在汉源地区据险扼守以待红军。毛泽东立即决定:改变行动路线,全军撇开东南方向的大道,转向沿东北方向的小路行进,到达天全河后,再转向北行进。由此,红军的行进路线由大道完全转入了高山小路。

红1军团为全军先驱。林彪、聂荣臻令红2师师长陈光率红4团带电台先行开路,限12日前赶到懋功;红2师政委刘亚楼率红5团在红4团后跟进,军团部率红1师及红3军团第13团在红5团后跟进。6月9日,红1军团进至灵关,随后攻占宝兴县城,沿东河向盐井坪方向前进。10日午后,先头红4团经野猫坪到达崔店子。

由崔店子到锅巴崖,需要穿过一道很长距离的河谷。谷内林木茂密,荆棘丛生,奇石怪峰,突兀狰狞,河水咆哮奔腾,山崖陡峭入云,只有正午时分谷内才见阳光。从崔店子过河,原有一道拱桥,从两岸用大块岩石压着几根大树的底部,树冠伸向河面,再从两面用树条连接,以蔓藤竹条捆扎而成,形如彩虹,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且摇晃不定。

过河后,道路蜿蜒盘旋于谷内的栈道上,虽称栈道,实为简易木桥,当地人将从崔店子至黄店子间的栈道叫作“长偏桥”,把黄店子至锅巴崖的栈道叫作“短倔桥”。

这些栈道都是在悬崖陡壁上凿洞支木,然后铺上树条建成,上面是直伸云端的峭壁奇峰,下面是滔滔河水,人行其上,胆战心惊,稍不小心坠入河谷,就会粉身碎骨。红军到达前,当地民团破坏栈道,拆毁拱桥,企图阻断红军北进通道。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红军将士排除万难,勇敢前进。

原创码字不易,若觉得有收获,可自由打赏1元或转发1次!谢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9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