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昌出发登顶水电珠峰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方龄皖
长江中上游,崇山峻岭间一座座水电站拔地而起。
6月28日,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巨型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发电。之前的6月16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白鹤滩电站是世界水电的‘珠穆朗玛峰’,作为一名从宜昌出发参与其中的建设者,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7月27日,葛洲坝集团机电公司副总经理吴建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它们共同构成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为中华大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吴建洪感慨地说,中国水电事业是从宜昌起跑,然后一路跟跑、并跑,直到如今领跑登顶世界“水电珠峰”。拥有三峡大坝、葛洲坝的宜昌,在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中居于重要位置,打造“清洁能源之都”正当其时。
水电行业的“珠峰”
7月24日,是葛洲坝机电人值得庆贺的一个日子,白鹤滩水电站2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支撑性工程。电站全面投产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葛洲坝机电公司承担右岸电站8台百万千瓦机组的安装与调试施工。
“单机容量达万千瓦,是目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吴建洪说,机组高度超过50米,重达吨,它有数万个部件,一些指标要以0.01毫米的精度来考量,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
要安装这么复杂的“巨无霸”,安装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史无前例,被称为世界水电的“珠穆朗玛峰”。但葛洲坝机电人掌握有“独门绝技”。
吴建洪自豪地说,由葛洲坝机电公司安装与调试的白鹤滩水电站15号百万千瓦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考核,其中摆度小于微米,创造了百万千瓦机组安装历史最优记录。
从首批机组正式发电开始,白鹤滩电站的电流经过四川电网主网,通过特高压,顺利传送到江浙。
保留节目“立硬币”
位于宜昌的三峡工程,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其中,一则“立硬币”的三峡水电故事令人惊叹。
三峡左岸电站首台机组试运行时,项目部将一枚1元硬币竖立在机组盖板上,只见机组高速运转,硬币却竖立不倒。从此,“立硬币”就成了三峡工程之后所有电站机组试运行时的“保留节目”。
年,葛洲坝机电人把三峡的“立硬币”精神带到了溪洛渡电站。
“我们承担了左岸电站9台7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吴建洪说,从首台机组发电,到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创造了11个月内9台机组优质安装投产的奇迹。
在这里,葛洲坝机电人接受了高水头、高流速、高电压等更多方面的技术挑战。
由于需要进入到水轮机的水较之于三峡机组少,所以溪洛渡机组的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都比三峡的要窄。而且,金沙江高水头带来了更高的势能,因此导叶也比三峡机组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加之金沙江含沙量比下游大,强大的水流裹挟沙粒,就可能将活动导叶间的缝隙越磨越大,导致闭合不严。”吴建洪说,这给机组安装设置了不少难题。
“我们成功地实施运用巨型水轮机筒阀安装,硅晶片加热方式对转子磁轭进行热套、现场水轮机整体机加工等先进工艺运用到生产施工中。”吴建洪说,这些创新工艺为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优质、快速提供了有力保障。
放眼长江上游的这条清洁能源走廊,从嘉陵江到乌江、雅砻江,再到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河,都留有葛洲坝机电人“立硬币”的足迹和汗水。
从宜昌起跑
年,一批青年从丹江口成建制来到宜昌,葛洲坝机电人正式开启在这座城市的逐梦之旅。
年,葛洲坝机电人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利用简陋的技术设备,靠着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年装机6台、总容量75万千瓦、单机安装工期33天的三大行业纪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随着溪洛渡水电站单机77万千瓦,向家坝80万千瓦、乌东德85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万千瓦机组的相继建设和投产,我国成功解决了重大设备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放眼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被誉为电网“稳压器”“蓄电池”和“调节阀”的抽水蓄能电站逐渐成为水电建设的“新宠”,这也成为葛洲坝机电公司新的发力点。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我逐渐成长为机电安装领域中的技术骨干,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吴建洪说,这些年有幸参与了三峡工程、溪洛渡等水电站机电工程建设,一直奋斗在构建长江清洁能源走廊一线,宜昌是他们这些清洁能源人的大本营,也是葛洲坝人的根。
对于宜昌建设“清洁能源之都”,吴建洪说,宜昌水能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富集,在“双碳”背景下,宜昌清洁能源富集优势更加突出,未来大有可为,非常值得期待!
从宜昌出发
——倾听长江清洁能源走廊建设者心声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