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县龙门阵之一丨游都江堰究竟应该看什么
文图/赵家明(巴蜀夜话)
天府之国的都江堰,每天游人如织,适逢重大的节假日,如五一、十一期间,游客从早上七点起在景区验票处就排起长龙等待进进门。有朋友问,那么多中外来客到都江堰游览,除了观看都江堰两千多年来,在世界上唯一留存至今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还可以看什么,究竟看什么才不虚此行呢?岁月都江堰作为当地的媒体,从今天起慢慢告诉你:如果你到了都江堰,你还应该到哪些地方去。
都江堰第一个应该去的地方:南桥01
黎明时分的南桥(东面)黎明时分的南桥(西面)在都江堰游览观光,如果你没有到过南桥,我负责任地告诉你,某种意义上说,你算是还没有到过都江堰。
你可能就要问了:那么,南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有那么大的魅力?
别急,岁月都江堰的龙门阵正式开讲。
“踩过南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句流传于都江堰民间的谚语,不免让人猜想南桥可能是一座古老而灵气的桥梁,恭喜你,猜对了一半。
如果你从离堆公园进入都江堰景区,你就会看到一座集功能和艺术为一体,气势恢宏的现代廊桥,它位于岷江内河,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下游约米左右,横跨东西,东连都江堰古城区南街,西接都江堰公园路,原名“嗡咝桥”“凌云桥”“凌虚桥”“普济桥”等,最早建桥的时间现已无从考证。今天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座集雕梁画栋、彩绘彩塑、诗画楹联等艺术作品的牌楼式三重檐廊桥,被誉为“览胜台”“水上画楼”“川西第一桥”“雄居江源第一桥”,它被正式称作“南桥”是在年。
黄昏时分南桥上面的宝瓶口南桥的历史就是一部都江堰发展历史缩影,从最初的竹索桥、木桥,到今天的钢筋混泥土木桥,南桥经历了数次修建、冲毁、重建、修缮等过程。公元年即光绪四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岁月修都江堰,因他亲临现场,工程精打细算,完工后盘点库房,发现节余有部分钱银,于是决定拨出其中二千余两银子修建一座大桥,方便河西河东的联系交流,桥址选在已经不能使用的凌虚桥地方。灌县县令陆葆德率众建好桥后,百姓普遍叫好,载歌载舞,陆县令正式更名新桥为“普济桥”。
午后的南桥(外)重要的修桥事件还有年的四川军阀混战导制的毁桥修桥。当时驻灌县的二十九军长邓锡侯为防止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所部的进攻,战前撤毁了都江堰城区相关的桥梁,普济桥地处险要位置更是难逃厄运。战后修缮时,桥长定为米,为5孔全木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寨门。年,都江堰发生特大洪水,洪水冲毁普济桥,次年重修后,正式更名“南桥”。此次修复,桥长减为45米,宽10米,木桥桩改为混凝土桥墩,比原来的大桥更坚固。
年前的南桥(本图来源于都江堰市档年前的南桥(本图来源于都江堰市档年、年及年5.12大地震后,南桥经过多次大的维修,现在长为54米,宽12米,两个桥头用青石板浅浮雕铺成。桥身增设了木雕及金柱上对联。天棚改造为彩画天花及古式卷棚。木雕进行描金填彩,桥头两端楼阁飞檐刺空,桥顶盖琉璃瓦,桥四周塑有走兽、人物、木雕、吊爪、龙头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品。数次修缮后的南桥更加光彩夺目,特别是到了晚上,桥四周琉璃灯闪烁,溢彩流光,让人流连忘返,往往到了深夜过后还有上在桥上小憩,听岷江滚滚滔声,或者引吭高歌,或拍照留影。
夜幕下的南桥(内)夜幕下的南桥(外)南桥不仅是功能桥,更成为了都江堰的一个闪亮的景点,一年四季至少有上百年的人从上面走过,拍下上百万的照片和视频,特别是炎炎夏日,廊桥两边坐满乘凉的人们,听着岷江轻轻的涛声,抚摸着拂过脸颊的凉风好不惬意,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会随江水东去。
南桥上的图案(夜)南桥上的图案(夜)南桥上的图案(夜)因为我就住在南桥附近,所以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见过T国美女总统和她的哥哥及儿子从桥上走过,见过M国副总统从桥上走过,见过世界小姐们在桥上翩翩起舞……
老赵今天的龙门阵摆完了,还要提醒一句,如果你从玉垒山进景区,你可以过“天下第一桥”——夫妻桥,经离堆公园出门,就可以看到南桥了!
文于.8.13
夜幕下的都江堰南桥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