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世
都江堰,一座具有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世界罕见的“三遗”城市。
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走进都江堰,感受山水秀美、文化浓郁的前世今生。
都江堰
都江堰怎么游,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
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算起来具有多年的历史,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面积近千万亩,是全国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存留仍在一直使用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是一个集“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三个“世界遗产”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
都江堰其实天府之国的水源地,更是天府文化的渊源的,天府之国因都江堰而生,更因都江堰而兴。
生活在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百姓,正因为有了都江堰的滋养和水旱从人的自然条件,才有了成都平原富足,才孕育了天府之国源远流长的人文文化。
岷江
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以前,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
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源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地,水流充沛,一到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机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他支流水势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慨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川民只能靠天吃饭,何谈“天府”?
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两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访查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制定“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针,基本完成都江堰排灌工程,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为后世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
李冰父子也因为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贡献,因此受到后人敬仰。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是一座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树先明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
这座城市以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的布局特点。为此有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可以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今日繁华的程度。
都江堰风景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天府第一园、清溪园等等。可以说每一个景点都有动人的传奇故事。
青城山的传奇色彩相当浓郁,山上的一草一木都透着仙气;千年古刹灵岩寺,漫山彩林中藏着点点红墙青瓦,梵音绕梁,宛如仙境;爱漂流的就来虹口小镇,高山峡谷、瀑布森林,穿梭其间,心旷神怡;王婆岩最适宜耍野水、玩竹筏,跟家人嬉戏在潺潺流水中欢笑,快乐就是如此简单;摄影人不能错过山水入怀的灌县古城,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束光影都是大片。
都江堰从来不缺美食,钟鸭子是必吃的,甜皮鸭、尤兔头都是金字招牌,香辣、麻辣、五香、孜香,经过卤水浸润和调料的加持,块块入味。郭水饺、赵卖面、醪糟等等,好多都江堰人从儿时吃到了结婚。还有文革葱葱卷,老一辈都江堰人的独家记忆。
历史上到访过都江堰的文人墨客也甚多,司马迁曾经考察都江堰,诸葛亮也曾设兵护堰,张陵曾传道于青城山,马可·波罗曾游历都江堰,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也曾考察都江堰,黄炎培曾经在都江堰办过学。
杜甫曾经登楼玉垒阁,创作了“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千古绝句。
五代十国时期,蜀国皇帝孟昶和花蕊夫人曾在此赏花作画,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画院,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楹联。
无数的名人故事更增添了都江堰的神秘面纱,美丽的风光让人向往动人的传奇故事,让人流连忘返。
夜晚的南桥特别美,在桥上听着哗哗流淌的水声,可以充分感受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晚风吹拂,惬意无比。
累了乏了,不妨在南桥附近找一个小酒馆,品味一瓶古今都江堰酒,一饮年古往今来的都江堰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