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翁水的奥秘三峡水的神奇智慧水务第1
一翁水的奥秘(智慧水务第06期)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临行前向宰相王安石辞别。王安石说:“我因幼年灯下苦读,染成陈疾,年老常发,虽吃药,却难以去除病根。太医说这是痰火之症,让我喝阳羡茶加以调养,并强调必须用长江瞿塘中峡的水煎茶。瞿塘在蜀地,我几次想差人去取,都没有合适的机会,也担心所差之人未必用心。你的家乡就在那附近,如果你的家眷回京城,方便的话,请帮忙取瞿塘中峡水一瓮带回来。”苏东坡满口答应下来。一年后,苏东坡带着一瓮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亲自以衣袖拂拭封口,又命书童生火,用银勺汲水煮茶。他先取来白定碗一只,放入一小撮阳羡茶,等到水烧至八九成热,水边有大量泡泡冒出时,立即将水注入茶碗,茶汤过了许久才泡出颜色。王安石便问苏东坡:“此水何处取来?”苏东坡道:“巫峡。”王安石道:“那就是中峡了?”苏东坡道:“正是。”王安石笑道:“又来欺骗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苏东坡大惊,只得如实相告。原来苏东坡途经三峡时,只顾欣赏秀丽的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王安石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调船头已难,于是汲一瓮下峡水。苏东坡解释说:“我问过那里的一位老人,他说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一样的水,难分好歹。我误听了他的话,取来的确实是下峡之水。可您是怎么知道的?”王安石说:“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知道我的病在中脘,所以嘱咐我要用中峡之水引经。三峡之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这段《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出自明代冯梦龙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是“三难”中的一难。既是小说,就无必要去考证其真伪。但作为一段公案,历来被人们乐道,尤其用于解读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关系。其实它可以有百种解读,比如,你还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博学、苏东坡的谦逊、中国茶文化的玄妙……其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水这种自然物质的考证、理解和特殊认知。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以汤清、芳香、味醇而享誉全国,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文人雅士的喜欢。所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阳羡茶历来与西湖龙井茶、苏州碧螺春同被列为贡品。而从中国文化的“药食同源”的意义上看,太医以长江瞿塘中峡水煎阳羡茶,那就不是单纯的饮品了,而是可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药。这就是说,同样的茶,用不同水煎,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很显然是水所带来的效果。王安石是怎么知道苏东坡给自己带来的水是下峡之水,而非中峡之水?他的依据是《水经注》对三峡水的定论,而《水经注》又是对《水经》的补充和完善。《水经》是中国首部河道水系专著,记录有河流水道37条。(未完待续)往期内容:
上一篇文章: 督导引领行路致远宕昌县阿坞镇童心幼儿 下一篇文章: 艺术点亮乡村,艺术家纵论ldquo大
岷江治水的前两步是怎么走的?道法自然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一幅图将李冰带入出神入化之境!道法自然的水利工程都江堰(2)
道法自然的水利工程都江堰(3)——李冰治水的四个剖面智慧水务3期
道法自然的水利工程都江堰(4)———面对“王者之器”,除了赞美更要思考《智慧水务4期》
从“水利”到“水务”,中间最重要就是用好“水力”——(智慧水务5期)
“青狮白象锁大江”的背后:李冰岷江治水启示之二——(智慧水务6期)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的智慧光芒在哪里?一场征服战成就了一颗水利明珠——(智慧水务7期)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的智慧光芒在哪里?精准选址,顺应天然!弯道雍水,巧夺天工!——(智慧水务8期)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铧嘴分水,匠心独运;陡门通航,巧夺天工!——(智慧水务9期)智慧城市大道至简“简于一”的智慧()把城市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智慧水务0期)鼎蓝打造常德智慧水务,“简于一”的智慧(2)——(智慧水务期)以人文思维成就智慧水务——(智慧水务2期)
碳中和背景下兰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中国智慧”——(智慧水务4期)中国智慧:以系统观成就更广更远的绿水青山!城市想要“水”好,垃圾必需处理好!——(智慧水务5期)中国智慧:以生克观成就智慧!城市想要“水”好,垃圾必须处理好!——(智慧水务6期)智慧水务之环境伦理观()——(智慧水务7期)水务伦理为什么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