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万物把春望

颠疯病 http://m.39.net/news/a_9087451.html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从立春开始的第五个节气,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而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唐代以前的清明,一直是作为一个标记天气物候的节气存在的,唐代之后才渐渐作为一个独立的节日走上中国传统节日的舞台,作为一个从节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节日,清明节自然带有物候变化、季节时序的印记,节日习俗中也有不少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雍正御制耕织图(局部)

康熙御制耕织图(局部)

比如,在浙江嘉兴农村有清明节吃粽子的传统,这是一种白水粽,就是没有馅料、纯糯米的粽子。清明节的粽子称为“苦粽子”,粽子为何是“苦”的呢?其实这里的苦并不是指味道,而是人们联想到清明节过后马上要进入终日不得闲的忙碌状态,觉得生活苦;与之对应的是七月半的“甜馄饨”,同样跟馄饨本身的味道无关,是指七月半之后即将迎来短暂的农闲阶段,想象出的甜美。农事有节,苦乐随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每年的清明节,都江堰地区的民众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谓之“放水节”。这一习俗源于古时,每逢枯水季节来临,当地民众便用杩槎、竹笼等筑成临时围堰,截岷江水流并淘修河床,加固河堤,称为岁修。到了清明时节,成都平原春耕急需用水,人们便拆除杩槎,引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沃野,同时举行庄严而又盛大的仪式,纪念李冰父子,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放水节也因此得名,这样的习俗传承至今。

都江堰放水节

在万物复苏、生命勃发的清明时节,人们期待着五谷丰登的好年景,除了勤勤恳恳的劳作,还盼借助民间信仰的力量,求得神灵保佑。《齐民要术》中说道:“三月清明节令,蚕妾治蚕室,涂隙穴。”在“衣被天下”的江南蚕乡,清明节举行庙会、祭祀蚕神、求得蚕神的庇佑是流传至今的一大风俗,江南地区有“清明大如年”的说法,仅嘉兴一地,清明时节就有轧蚕花庙会、蚕花水会、网传会等至今仍在延续的传统庙会活动,这些热闹又接地气的民间活动,初衷都为求农桑丰熟。

“蚕花水会”,顾名思义,庙会是在水上举行,其内容包括奉神、祭神和娱神。蚕花水会期间,彩船云集,旌旗蔽日,两岸观众如潮。

参加庙会的各地船只给蚕神表演节目,娱神娱己,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摇快船、拜香船、打拳船、台阁船、龙灯船、高竿船等,最引人注目的是高竿船,表演时,表演者缘着三丈多高的竹竿而上,在竿顶表演各种惊险动作,如反撬、掮竹、躺竹等。

压轴节目往往是带有竞技性质的摇快船,参加的村坊较多。每只船上十三人,备有两橹八桨。表演时,在指挥者有节奏的号令下,众船齐发,你追我赶。岸上成千上万人围河观看,盛况空前。

清明节时值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的春季

是播种希望

也是收获的起点

内容源自:首都图书馆,尊重原作者版权。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