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栏丨年第十一期浅析乐山话

北京正规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40662.html
浅析乐山话与以成都话为主的四川话的不同

作者简介:何芷汀,年生,语言学院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四川省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

摘要:长久以来,大多数人认为四川方言只有一种,那就是成渝片区方言,而忽视了同样作为四川方言且极具代表性以及独特色彩的乐山方言。本文将分别从音重与入声,儿化音,字与词汇三个方面入手,简要探讨乐山方言与以成都话为代表的四川方言的不同。

关键词:四川,方言,乐山

引言

笔者在与来自四川不同地区的朋友交谈时,常常会有这种疑问:同样讲着四川话,有些时候朋友却表示听不懂,或是说相比起来,笔者的口音过重,导致朋友听不明白笔者想表达的意思,甚至于笔者有时语速过快,朋友也会一副很迷惑的神情。笔者对此也深感困惑,借此机会来简要探讨一下乐山方言与以成都话为代表的四川方言的不同之处。

一:音重与入声

乐山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四川次方言区岷江片区,是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

明清两次大规模”两湖””两广”移民进入四川盆地,外来口音与四川本地口音相融合,导致四川地区语言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四川方言就是以成都话和重庆话为代表的成渝片方言,而乐山所在的川西南地区,由于岷江阻隔、山脉众多等原因,没有受到湖广大规模移民文化的影响,相对较独立,因此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巴蜀语特征。

笔者在外地求学时,与父母通话,挂断电话后在一旁听的朋友却问,为什么要和父母吵架。当时笔者愣了一下,后来才明白过来,笔者和父母通话时,因为乐山方言的音太重,略显低沉,再加上过快的说话语速,颇似争吵,才会招致朋友这样的误会。作为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的乐山方言,其较之属于成渝片区的成都话,两者的声调几乎一致,但因为乐山话保留了古入声,其发音听起来短而急促,对比成渝片区口音稍上扬的特征,乐山口音入声调值高,显得粗犷且浑厚有力,例如说当乐山方言问“你在干什么”时,和成都话的说法完全不相同,成都话会说“你带爪子”,乐山话则会问“你来搞哈子”,前者语气温和,后者则相对暴躁,讲一口地方方言口音更重的乐山话,也难怪外地人会觉得听乐山话像是在听吵架。

有一次与朋友交谈,当笔者说到“去不去”哪个地方时,把“去”字发成的“ji”这个音让朋友很难理解,待解释一番后,他告知在成都话里这个音应该是“qie”。后经笔者翻阅资料,发现在乐山方言里并没有“qie”这个音,而“ji”的读音,究其原因正是乐山方言保留下来的入声韵。

二:儿化音

“儿化”是现代汉语所独有的音变现象之一,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儿”尾在卷舌韵尾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变化,“儿”失去独立的语言地位而变成为一个卷舌动作。

笔者不禁思考:既然“儿化音”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根据乐山所处之地,因高山大川对路径的封闭,导致的相对独立性来推测,乐山方言里独特的“儿”尾发音则是中古汉语所遗留下来的一部分。

在成渝片区所说的四川方言里,往往在表达有“儿”尾的词汇时,发音是轻且短促的,这一点上和普通话类似,但在乐山话里,“儿”尾却是一个单独的音节,不付加在前一个音节上,发音较为重浊。如在四川方言里,当地人叫父亲时不会叫“爸爸”,而叫“老汉儿”,在乐山话中叫法虽然相同,但是带有“儿”尾的发音却截然不同。成渝片区的人发音时,“儿”音会随着“汉”音的结束而“吞下去”,做出一个卷舌动作,不会把这个音完整发出来,乐山话却偏要把这个“儿”音独立出来,分为阴平或阳平两种声调,保证“儿”的发音与前一个音节“汉”一致,不会轻声带过,因此显得音不但重,听起来也“土里土气”。

三:字与词汇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乐山话词汇与成都话为代表的四川方言对于同一个普通话词汇,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究其原因是乐山方言在保留了四川官话绝大部分词汇的同时,还增加了大量乐山话特有的词汇,如:普通话说的“蜻蜓”,成都话叫做”叮叮猫儿”,乐山话则称为”麻啷儿”;普通话说的“膝盖”,成都话叫做“客西头儿”,乐山话则称为“和尚头儿”;普通话说的“打架”,成都话叫做“过孽”,乐山话则称为“斗定子”。

笔者曾多次用乐山方言与说成渝片区方言的朋友交流,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乐山方言不仅跟以成都话为代表的四川方言具有词汇表达上的不同,同样一个字的读音在乐山话里也与四川官话不同。

举例“乐山”的“乐”,在乐山方言里与“六”同音,但在成都话里两者发音却完全不同,有时和刚熟识的四川朋友用方言讲“乐山”,大多数人都会用普通话确认一遍是“乐山”而不是“六山”。

再例如说,乐山方言里的“八”和“百”发音相同,在回答价钱问题时就会闹出笑话,本来“七八块钱”的东西在乐山话里也变成了“七百块钱”。由此笔者思考:连乐山本地人自己都会迷糊的“八”和“百”为什么还会被流传继承下来?后在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笔者才明白,其实分清“八”和“百”并不难,只需要带入当时的语境就能辨明。比如说,一双普通袜子,七八块钱,不会有人认为一双普通袜子可以卖到“七百块钱”。

方言是口语,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下来的,有些词语是书面语无法记录下来的,方言最大的用处就是好好说话,让他人明白自己所表达的意思,若是在日常交流中,不能表达清楚的词句,是必定会被时代所抛弃的。因此乐山方言中“八”和“百”的口音至今相同,正是乐山方言在这片富饶土地上方兴未艾的最好证明。

参考文献:

[1]乐山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乐山市志[M].成都:巴蜀书社,

[2]李东穗.四川乐山方音系统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3]宋艳旭.论普通话"儿化韵"的发音原理及规则[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向上滑动查看往期内容)

第一期《船桥车》何芷汀

第二期《挂念一双手》何芷汀

第三期《疫居思》何芷汀

第四期《春金陵歌》蔡政

第五期《日暮》胡诗瑶

第六期《新年贺》杜宸泽

第七期《春节三礼》张玲

第八期《少年长歌行》赵钊

第九期《住在五元店的女人们》刘恒

第十期《临江仙》朱文轩

文学专栏

投稿须知:1.专栏征稿面向对象:语言学院全体学生2.投稿要求:(1)内容健康向上、积极正面(2)作品题材不限、主题不限、字数不限(3)语种不限,外语、古汉语、现代汉语均可(4)投稿作品必须是本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3.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