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遗址新发现这些宝物现世,揭开李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年11月16日,对外公布了位于四川彭山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
上万件“江口沉银”时的银锭、金块,包括明代荣王府的世子金印“荣世子宝”、“永昌督理之印”银印等各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惊艳现世。
然而,江口沉银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其背后还隐藏着明末清初时,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谜案。
就拿“荣世子宝”金印和“永昌督理之印”银印来说,这两件珍贵文物一经问世,为文史专家探究李自成与张献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佐证。
年5月,四川江口镇岷江古遗址基本上发掘完毕。这是江口沉银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现场工作人员从水下提取了不少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包括“蜀世子宝”金印更是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江口沉银遗址其实早在年,就已经由有关文物部门牵头开始进行发掘工作。熟知历史的同学应该都了解,所谓的江口沉银其实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于公元年,率领50余艘船只从四川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转移。
船只航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遇南明将领杨展的顽强阻击。战败后,张献忠从四川、湖北、湖南掠夺的巨额财富都沉入了江底。
由此传出了“石牛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的民间传言。
结合两年前的江口沉银第三期考古发掘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部队,与明朝军队在水面上展开了一场大战,双方都使用了火器。
所以工作人员从水下提取出的一些银锭和金块才会有烧熔的痕迹。
除常规的金银器与其他文物之外,近两次针对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工作收获的最大成果就是“蜀世子宝”、“荣世子宝”、“钦赐崇德书院”、“永昌督理之印”,包括从犯罪嫌疑人家里缴获的“永昌大元帅”金印等重要文物。
这些文物无一不在佐证李自成与张献忠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俩攻打武昌时发生的矛盾。
我们先来看看,“蜀世子宝”、“荣世子宝”、“钦赐崇德书院”三枚印章之间的关联。
“蜀世子宝”金印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达95%,为明代蜀王世子独有,可以看成是明蜀王府历代世子家传珍宝。
“蜀世子宝”金印
“荣世子宝”同样如此,原为明常德荣王府之物。“钦赐崇德书院”其中的“崇德书院”为明代吉王所建,是吉王府内讲学的重要场所。
钦赐崇德书院铜印
因此,这三枚印章的先后发现,证明了张献忠包括李自成和其他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对明朝藩王、宗室之后进行过大肆屠杀,掠夺其财富。
“荣世子宝”金印的主人是明朝最后一任荣王,朱慈炤,他是朱祐枢六世孙。朱慈炤于崇祯五年袭封荣王,在位十二年。
屈指算算,初代荣王明宪宗第十三子朱祐枢,被哥哥明孝宗封为荣王,到朱慈炤这一辈,荣藩共历七代六王,约年。
崇祯十六年(公元年)张献忠攻下了武昌,杀死明朝楚王朱华奎,掳掠了楚王府的巨额财富。
也正是在武昌,张献忠号称“大西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同一年,张献忠快马加鞭窜入湖南。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湖南常德,朱慈炤与母亲姚氏出逃辰溪,后来不知所终。
朱慈炤人是跑了,但偌大的家业肯定带不走,张献忠无利不起早,自然全部笑纳。由于常德是大学士杨嗣昌的故乡,张献忠怀恨在心,于是对常德府进行了“重点照顾”。
杨嗣昌生前向崇祯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崇祯十二年(年),他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湖广围剿农民军,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
崇祯十四年(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得知消息后一命呜呼,他与张献忠有不共戴天之仇!
此时的张献忠已经控制了湖南、湖北、江西的大片区域,就在众人以为张献忠会取道福建时,他却突然改变行军路线,直接入川。
随后几年,张献忠在川地遭到明军、清军,包括当地军阀的一通围战。终因寡不敌众,张献忠被豪格一箭射死,“大西朝”四处掳掠的财富尽皆沉入江底。
不过,“永昌大元帅”印鉴与“永昌督理”银印的先后发掘,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张献忠为何突然到访四川,而不直接去福建,或者去投奔李自成。
永昌督理之印
“永昌”为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使用的唯一年号,奇怪的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同样使用“大顺”年号。这证明了什么呢?
大概是李自成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如同“封小弟”一般,用御赐印绶的方式,让张献忠归属于自己。
张献忠同意了,不然他就不会将这两枚印章随身携带,且正式使用“永昌”年号。
此次出土的“永昌督理之印”银印,印背刻有“癸未仲冬吉日造”和印文的释文。“癸未仲冬吉日造”就是年11月,一个月后,李自成在西安称帝。
李自成在称帝之前将御赐下属的印鉴送给张献忠,其结果无非有以下两种:第一,试探张献忠的底线,看看他是想自立为王,一条道彻底走到黑,还是归降于“大顺”。
第二,李自成通过这样的方式羞辱张献忠,继而“大西政权”与“大顺政权”爆发混战。
结果不言而喻,张献忠没有与李自成撕破脸皮,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李自成的封擢。
其实李自成与张献忠在攻打武昌之时,二人就已经“兄弟阋墙”。年春,李自成在湖北襄阳建立“大顺政权”,稍作休整后,他发兵攻打黄州府和武昌府(今天的黄冈和武汉)。
在明朝,湖南和湖北是同一个省,名字叫湖广,省会是武昌。作为两省省会的武昌,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况且它的位置也很关键。
拿下武昌,李自成向南就可以拿下岳阳,进而夺取整个湖南。向东就可以顺江而下,直取南京。
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劲敌陈友谅就是以武昌为根据地,然后挥师东进,直指南京的。
所以,刚刚建立政权的李自成认为武昌是必须要拿下的。不过,当大顺军的先锋到了汉阳附近后,发现武昌已经被张献忠率先攻占。
原来,张献忠在年5月沿江而上,占了汉阳和汉口,然后渡江,抢在李自成前面占领了武昌。同时还建立了政权,自称“大西王”,设置官员,组建政府。
占了武昌之后,张献忠杀害楚王朱华奎,把部分楚王府的钱财粮食拿出来赈济穷苦百姓,队伍扩充了四五万人。
现在该轮到李自成如何抉择了?他原本是想攻占武昌,却被张献忠抢先一步,心里肯定不忿。考虑到“大顺政权”刚成立不久,李自成不可能与张献忠在此时进行火并。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李自成先派使者去了武昌给张献忠道喜,祝贺他称王。张献忠很开心,还没等笑完,李自成派出的使者就拿出了一封信:“老回回已降,曹操辈诛死,行即汝矣。”
李自成这招是“先礼后兵”,信中的“老回回”是马守应,他已经答应投靠。“曹操”就是罗汝才,已经死了。那李自成给张献忠的这封信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看你是选择活还是选择死?
张献忠被李自成当头棒喝,有心硬拼,但他却没有李自成占据的地盘大。当时的李自成攻占了大半个河南加大半个湖北,手底下有超过20万军队。
张献忠刚刚被左良玉痛揍一顿,自己只有黄冈、武汉这一片地盘,扩充的军队也只有几万人,与李自成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正当张献忠进退两难之际,李自成没有打算立马与他翻脸,他下一步要围绕孙传庭和左良玉这两个大军团来做文章。鉴于此,张献忠和李自成算是暂时结盟。
不过张献忠毕竟是要低李自成一头,闯王拳头更大些。等到张献忠所部进入四川的时候,李自成提醒他:兄弟,当初我在武昌没有给你难堪,现在你也要表表忠心了。
张献忠无奈使用了大顺“永昌”年号,承认大顺政权的合法性地位,等同于投靠李自成麾下。
两人毕竟貌合神离,李自成旋即被清军击败。再加上他派军队入川,侵犯了张献忠的利益,这才有了后来女真问鼎中原的结果。
几百年来,历史学家一直在讨论张献忠与李自成的关系。一方面认为他二人是坚定的盟友,不然的话,张献忠不会承认大顺政权合法地位。
另一方面认为二人始终貌合神离,只是暂时腾不出手进行决战,如果消灭了其他地方势力,李自成、张献忠必定要决一高下。
史书记载的相对有出入,而且资料不够完善,没有明确到这种细节。此番江口沉银古遗址发掘出的最新几枚印章,无疑不映衬了张献忠与李自成互相虚与委蛇的关系。
总之,江口沉银古遗址发掘成果意义重大,大量珍贵文物让与张献忠与李自成农民起义相关的这段历史更加丰满,还给四川经济史、货币铸造史和岷江内河航运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考古的意义在于考证一段历史,复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脉络,文物是某个历史时期天文地理、生活艺术重要佐证,即使是一片烂竹简也是无价之宝。
参考文献:
[1]犹记当年烽火万里硝烟散去涛声依旧,作者吴晓铃,四川日报年11月17日
[2]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
[3]《绥寇纪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