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济岷优化产业布局为都江堰灌区解渴
1在大渡河支流梭磨河引水进入岷江支流黑水河或杂谷脑河。梭磨河与两条河都只有一山之隔,最长隧洞也只有15公里,但梭磨河年流量较小,最多只能引水3亿立方米2在大渡河双江口水库引水入杂谷脑河,需建引水直线渠洞97公里3在大渡河金川水库取水引入杂谷脑河,引水隧道长度93公里
灌区也“渴”
现在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立方米,不足全省的40%。
成都要水
灌区全年供水量的70%以上,以及枯水期来水量的90%以上水资源用于成都市,但成都市的用水需求仍呈上升趋势。
应对方案
四川省水利厅提出了“引大(渡河)济岷(江)”,同时将加快推进都江堰和玉溪河互通工程。都管局也表示将会和政府协商,优化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今年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以下简称“都管局”)将确保灌区工程蓄水10.89亿立方米;向丘陵灌区输水8.16亿立方米;向成都市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14.19亿立方米;向成都生态环境供水7.67亿立方米——这是红星新闻记者从昨日(20日)召开的都江堰灌区年春灌会议上获悉的数据。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立方米,不足全省的40%。灌区全年供水量的70%以上,以及枯水期来水量的90%以上水资源用于成都市,但成都市的用水需求仍呈上升趋势。根据年度天气趋势预报,今年灌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均值偏高0.5~1.0℃;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少1~2成。
现状
成都90%水源来自都江堰
“成都市90%的水源来自都江堰。”都管局供水管理科科长徐兴文介绍说,灌区顾名思义就是灌溉区域,以前都江堰灌区主要是为农业供水。随着城市发展,目前灌区供水涵盖了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用水。都江堰灌区面积约为2.3万平方公里,供水的对象包括了成都市在内的7个市州、38个区县。成都市剩余的10%水源来自玉溪河和自身的一些河流湖泊,其中蒲江县是成都市唯一一个都江堰灌区未覆盖的区县。
昨日召开的都江堰灌区年春灌会议上,都管局局长孙小铭表示,今年都管局将确保供水区域灌溉面积万亩,水稻栽插面积万亩;灌区工程蓄水10.89亿立方米;向丘陵灌区输水8.16亿立方米;向通济堰补水0.38亿立方米;向成都市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14.19亿立方米;向成都生态环境供水7.67亿立方米。
挑战
上游降雨降低、积雪较少
灌区现在也很“渴”
说到都江堰,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然而,目前都江堰灌区所面临的缺水现状,可能也会让大家惊讶。目前,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立方米,四川省人均占有量为立方米,而都江堰灌区的人均占有量不到立方米,不足全省的40%。
都江堰灌区的水源来自公里外的岷江上游松潘、黑水、理县、茂县、汶川等地区的积雪以及降雨。“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岷江上游地区降雨普遍降低,同时积雪较少。”徐兴文介绍说,头一年的积雪相当于是在为第二年存水,积雪少了,水源自然也就少了。
根据四川省专业气象台年度天气趋势预报,今年3至5月,岷江上游来水区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少。灌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均值偏高0.5~1.0℃;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少1~2成。春播期间,灌区北部有一般性春旱发生。
对策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引大济岷、优化产业布局
面对这些难题,都江堰灌区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大自然的变化无法改变,但如何用水却是可以改变的。“缺水的根本原因是岷江上游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徐兴文表示,时间方面,枯水期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年的25%。而汛期占总量75%的水资源,由蓄水工程存蓄可利用的还不到20%,“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空间的不均是因为降雨分布不均造成。”徐兴文介绍说,灌区龙泉山脉以西,以平坝地势为主;以东则是丘陵地带。丘陵地带可以依托地形,修建蓄水工程;而平坝区域受困于地形,蓄水工程的效果并不理想,“但雨并不会都落在丘陵地带”。
为此,四川省水利厅提出了“引大济岷”,同时将加快推进都江堰和玉溪河互通工程。“这些措施相当于在开源,为灌区找到更多的水源。”徐兴文表示,另外在节流方面,除了建设蓄水工程,都管局也会和当地政府协商,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推行旱育秧等低耗水量的农作物;另一方面则是以水定产,优化产业布局,让耗水量高的企业去水多的位置,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