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之谜
五年前《大秦帝国》书籍刚刚上市的时候,一口气通读了下来,故事情节生动而有趣的书写,仿佛自己就置身于战国七雄争霸之中。地处西域一隅的秦国由六国卑秦欲瓜分秦国,到六国惧秦如虎狼,而合纵抗秦,直到秦国逐一灭国并土完成华夏一统。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凝聚成一条龙魂附着在万里长城上,守护着中华大地!
秦惠文王时期,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秦相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建议,使得国君非常重视巴蜀的战略地位。于是派遣名将司马错借巴蜀两国互相争斗平乱解斗为由亲率一万秦军锐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并巴蜀为秦国的两个郡,从此巴蜀为秦国国土。然而,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直到秦昭王时期并没有给秦国带来多大好处。
秦昭王时期,秦国地广人多,兵精将勇,国力雄厚,威压六国。而临近最弱小的韩国为了自保,竟然匪夷所思地想出来了一条《疲秦》的毒计来。派遣著名水工李冰到秦国治理水患,以图使秦国忙于治理水患而劳民伤财,从而无力东出。而秦昭王也将计就计地委任知天文、识地理的水工大家李冰为蜀郡太守,治理巴蜀水患。
在二千多年前那个时代,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冷水泼山,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宝瓶口,使得岷江分流,既减少西边水患,又让缺水的东边良田得以灌溉。
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起了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飞沙堰。前后历时八年建成了湔堋,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都江堰。
从此巴蜀岷江水患尽除,川西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造福成都平原,使巴蜀两郡成为秦国的丰盈粮仓,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增加了粮食保障。而韩国也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首先被灭国吞并入大秦版图。
都江堰有效地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历朝历代的岁修制度保障了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也激励我们在改造大自然中,尽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造福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