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女儿黑龙滩水库建设者罗翠容澎湃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10222.html
                            

“当年,我是黑龙滩水库建设工地上仅有的两个女焊工之一,还参与了黑龙滩风景区第一条客船的焊接作业。建设黑龙滩水库,满是我激昂的青春记忆!”50年前,她风华正茂,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奉献给了黑龙滩水库建设;50年后,她用粗糙的指尖,轻抚当年的照片,看着自己略显模糊的青涩面容,无比骄傲。

她是成千上万名黑龙滩水库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分子,也是用智慧和双手参与“高峡出平湖”壮举的特殊一分子。

罗翠容向大家展示老照片

她叫罗翠容。

一张旧照

勾起难忘回忆

3月8日中午,家住眉山天府新区视高街道新明村2组的罗翠容手脚麻利地给来访的亲友安排了饭菜。饭后,在晚辈收拾碗筷时,她提起篮子去菜地里砍莲花白。“自家种的菜好吃,等会儿,让他们都带点回去。”她的言谈举止并不像一位70岁的老人。

看母亲忙个不停,小女儿刘华容笑着说:“找到当年拍的照片,我妈这两天特别高兴,干啥都特别有劲。”

刘华容说的照片,是一张保留在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档案室的历史照片。早年,罗翠容家里曾遭遇火灾,当初她建设水库时的照片和获得的劳动模范奖状都被烧毁了。

几天前,在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上班的亲戚在档案室看见罗翠容年轻时候的照片,抱着谨慎的态度,拍照发在了家族群里。在外地游玩的罗翠容见了,很快赶回新区,确认照片里的正是自己。

照片里,一头短发的罗翠容左手执电焊面罩,右手紧握电焊钳,望向前方,一脸灿烂的笑容。

照片拍摄于年4月。那年,黑龙滩水库建设正热,《四川日报》的记者到工地拍摄巾帼建设者风采,罗翠容作为工地仅有的两名女电焊工之一,站在水库渡槽头接受了采访。当年接受采访的内容,罗翠容已记不清了,但周围繁忙的施工场景和大伙儿热火朝天的干劲,让她记忆犹新,这也成为往后数十年里支撑她努力拼搏的动力。

档案室里的老照片,圈红的为罗翠容。

一段经历

致敬美好青春

“以前,没修黑龙滩水库的时候,周边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天不下雨,周边十年九旱;天下大雨,水四处横流,淹没庄稼。”在罗翠容的记忆里,当时政府提出修建黑龙滩水库,宣传的“通过东风渠连通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岷江之水补给水库库容,形成‘长藤结瓜’的灌溉渠系与格局”,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懂,只听明白了水库修好后,可以用岷江之水补给水库库容,以后就再也不用愁干旱、水灾的问题了。参与的人积极性十足,晨起而作、日落而息,争分夺秒、抢抓工期。

工程启动建设于年7月。彼时,黑龙滩库区所在地是一片长满树林、灌木之地,重峦叠嶂、沟壑纵横。19岁的罗翠容和余名来自仁寿各地的建设者一起,扛着钢钎、铁锤、锄头、抬杠,拖着板车,开山劈岭,加紧修建适合大坝和隧洞开工所需的简易公路。不需要谁安排,也不需要谁督促,大家争任务、抢重担,讲团结、互支援,搞竞赛、比贡献,为黑龙滩水库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几个月后,公路修通了,“勤劳肯干、脑瓜灵活”的罗翠容被组织安排去学习电焊技术,回来后很快投入到新的建设工作中。

那时,工地建设条件简陋,数十米高的渡槽周围以楠竹搭设脚手架,没有高空作业安全带。瘦小的罗翠容背着电焊设备,像一只壁虎一样,将自己挂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全神贯注于一次次的火花绽放和一块块模型的分割拼合。

“累的时候,我就和工友互相喊几句打气。看着水库一步步成型,大家仿佛都有用不完的劲儿。”罗翠容说,年轻时候不知道害怕,只觉得每一分付出都很有意义。

年,黑龙滩水库开始蓄水。年,昔日人烟罕至的深山茂林蜕变为景区。刚生下大女儿的罗翠容被邀请回去,为黑龙滩景区焊接了第一条客船。

一种精神

成为宝贵财富

“那几年的奋斗,值得我一辈子回味。那个年代的拼搏精神让我们这代人终生受益!”此后的数十年,罗翠容当过企业工人、炊事员,回家种过地,也经营过餐馆……不管遇到再多困难,她始终乐观面对。她总对两个女儿说:“不经历难事,怎能叫过日子?”

“那时候条件很苦,也有许多人牺牲,但我们为后人造了福,水库记得,人民更会记得。”在罗翠容的心里,那些工棚和迎风飘扬的红旗,那些喧嚣沸腾的人声,那些来来往往建设者的身影,和水库永远地牵系在一起。

原标题:《党的女儿?①:黑龙滩水库建设者罗翠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