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个龙泉驿中
02
驿道走出的文明
一些文明沿着河流走,一些文明沿着道路走。
年前,秦灭巴蜀,随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秦人及六国的豪富、贵族和工匠沿着巴蜀与外界联通的各条通道进入四川盆地。
年龙泉驿发掘的34座秦人墓,让我们得以一窥当年秦人移民和巴蜀人混居在此地生活时的场景。
龙泉驿北干道秦墓出土文物显露出明显的秦式和巴蜀特征
摄影师
胡眠眠,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西晋末年,蜀巴战乱,龙泉山内的成渝通路随之中断。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派兵伐蜀,并开拓资中一带,古道复通。
在他死后,他的部将在龙泉山内,古驿道旁造像立碑,详述旧主生前功绩。
从唐代的“三教道场碑”,北宋进士诗碑,到清代“摇青耸翠”几个大字,驿道来来往往的过客把自己的印记留在青石上,成为了这条通道过往繁华图景的历史佐证。
龙泉山天落石“摇青耸翠”碑刻
摄影师
佐小虹蜀地的文人雅士、王公贵族们则留下了更多痕迹。他们中有后蜀宋王赵廷隐,北宋皇家画师高克明,甚至包括富甲天下的明朝历代蜀王们。
其中明蜀僖王陵地宫极其富丽堂皇,被考古界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
精美的明蜀僖王陵地宫
摄影师
嘉楠从龙泉驿来往的不仅有过客,还有新的居民。他们由古道而来,为龙泉驿注入了新的文化基因。
龙泉驿区洛带镇里,移民们陆续建起广东和江西两座客家会馆以及湖广会馆。初到异地的客家人借会馆联络乡谊,寄托乡情。
洛带古镇里的湖广会馆
摄影师
蒋小翼两三百年来,他们坚持说客家话,过客家节。
客家水龙节延续至今,远处新建的土楼是来自福建的客家文化的表现
摄影师
蒋人可客家人的文化自此在龙泉驿扎根。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于荒芜中创立家业,传承文明。
时至今日,洛带镇的客家人仍占全镇人口的85%以上。龙泉驿洛带镇也由此成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客家移民在此聚居,形成洛带古镇
摄影师
蒋小翼随着驿路延伸而来的还有宗教。
沿着古道的走向,由东汉至明代,石经寺、燃灯寺、长松寺、元堡摩崖造像、桃花寺等等宗教文化遗址次第铺开。
它们如今或仅存残垣断壁,或依旧香火鼎盛,留下的印迹却已深深浸入龙泉驿本身。
03
文明改变山川
即使处在“千里沃野”的成都平原,龙泉驿的水资源也算不得十分出众。
龙泉山为背斜结构,岩层向上拱起,并不利于储水,是龙泉驿的第一重缺水劣势。
更为重要的是,流经的岷江、沱江支流水流量少,天然水源缺乏。古时水道纵横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未能惠泽此处,这是龙泉驿的第二重劣势。
早期龙泉驿缺水,多采用木制龙骨水车抽水灌田。车水时,需两名精壮的劳力双臂伏在水车架子上,双脚不断地用力踩动。水车龙头带动车肠子、车叶子、水八仙不断地转动,就可以把堰塘里的水引向高处
摄影师
金士廉两重劣势叠加,宋代此地县令也只得无奈写下求雨诗,祈求天降甘霖。
“锦里城东邑,高原十六乡。江流分不到,天雨降为常。”
水源既然无法保证,那就造一个出来。
东风渠的修建自此被纳入日程。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引岷江水东进至龙泉驿,灌溉耕地面积超过22万亩。
东风渠,以上诗句出自宋代灵池县县令潘洞到洛带求雨后所写的《圣母山祈雨诗》
摄影师
蒋小翼滚滚岷江水改变了龙泉驿。水流自东风渠干渠流入,又流经延伸出的支渠、斗渠、农渠、毛渠。一张密如蛛网,总长度超过公里的的灌溉大网就此织成。
除跨流域调水外,龙泉驿还修建了众多水库保障自身蓄水。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等18座水库犹如珠链,晶莹点缀在龙泉山两侧。
百工堰
摄影师
雪域修罗有了水源,人们脚步不停,鼓足干劲发展农业。
龙泉驿区境内耕地不多,低山浅丘平坝交织。既然如此,那就化劣为优。
从90年代起,龙泉驿充分开发境内广泛分布的非耕地,高地种果树,低地粮果并行。
龙泉山下稻禾流金。人们终于有条件大面积地种植水稻,而非坚守小麦、玉米等旱作粮食。到年,龙泉驿的水稻亩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近40%。
年为庆贺水稻丰收,洛带宝胜村刘家在水田间舞龙
图片来源
龙泉驿区档案馆龙泉山上果树满坡。水蜜桃、梨、苹果、柑橘、枇杷等一众水果在这里开花结果。龙泉驿成为著名的“水蜜桃之乡”,出产的“大五星”枇杷也曾揽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
森林植被也在逐渐恢复。年龙泉驿将龙泉山西坡绿化列为区十大基础建设工程。
多年来持续的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如涓涓细流,一点点改善着龙泉山的生态环境。全区的森林覆盖率从年的35%上升到如今的42.06%。
“一半青山一半城”的龙泉驿终于再现。
今天的龙泉驿,青山如黛,绿水含烟。
湖边枝头,有鸟儿们蹁跹停驻。
青龙湖、百工堰、东安湖已经成为观鸟胜地。仅青龙湖一地,就有野生鸟类种,更有3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的青头潜鸭。
龙泉驿的鸟类:红嘴蓝鹊。龙泉山脉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的候鸟秋季过秦岭后进入四川盆地,沿龙泉山脉南下至东南亚甚至澳洲
摄影师
嘉楠山里林间,有异花名木默默生长。
香果树、长距美冠兰、峨眉桃叶珊瑚、青荚叶、流苏树等多种植物在龙泉山的密林里生根发芽,古时龙泉山题刻的“摇青耸翠”的场景,百年之后复现。
日出霞光里,从龙泉驿看远处的贡嘎雪山
摄影师
嘉楠文明改变山川,而古驿继续向前,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来源:星球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