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内江绘就人水和谐绿色画卷
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将重塑内江滨水宜居城市人文景观风貌
内江海诺尔垃圾发电厂中控室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艳梅
近日,《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完成征求地方立法专家意见程序,进入二审阶段。这是沱江流域第一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在出台执行4年后的首次修订,将更加有力为内江撑起绿水青山法治“保护伞”。
沱江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曾是四川省污染较重的河流。内江位于沱江下游中段,江水穿城而过。作为全国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内江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立方米,为全国的20.89%。年12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通报指出,内江水污染防治整改工作滞后。
面对水环境质量亟需改善的迫切需求,内江市委、市政府以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决心,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必须肩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抓实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举全市之力,投入资金亿元,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强力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的24项整改任务全面整改到位;今年1至5月,沱江干流(内江段)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出境断面水质达Ⅱ类,一江清水向东流由蓝图变为现实。
牵牢设施建设“牛鼻子”,
靶向发力袪“明疾”
6月20日,在位于东兴区新江街道清流村的内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深床反硝化滤池旁,设备检修员罗文打开混合搅拌机控制箱认真察看。在与滤池相距20米的出水口,白花花的水流正朝着一公里外的沱江奔腾而出。
“达标!”罗文看着新鲜出炉的一组检测数据说,深床反硝化滤池对过滤污水中的悬浮物、总磷及总氮来说,属于关键性设备,也是执行比“国标”更严格的《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而增设的“特殊”设备,每天的安全“体检”必不可少。
内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科科长高敏介绍,年9月,内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5万吨,建设配套污水收集管道23.5公里,有效破解内江沱江以东城区因城镇化发展过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难、甚至直排入沱江支流的顽疾,也解决了内江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环保基础设施是内江生态环境保护明显的短板,也是制约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内江紧紧牵牢这个“牛鼻子”,强力推进治污设施建设。
为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内江创新采用“全域统筹规划、统一打包、投建营运一体、收集处理一体”的PPP模式,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以来,全市新建和提标改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座,新建污水管网余公里,实现建制镇(街)、二级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处理能力达38.5万立方米/日。
内江还采取并管网、改沼气池、改粪污池、建一体化处理设施、建生态湿地、建无动力处理设施“一并两改三建”举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全市71.8%的行政村具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打通基层生活污水治理“最后一公里”。
伴随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的,是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大清流河一江碧水缓缓流淌,两岸的建筑、树木倒映在河面上,水清岸绿的景色犹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变化太明显了!”土生土长的吴建文见证了大清流河从“黑臭河”到“清水河”的转变,发出感叹。几百米开外,专门收集处理场镇生活污水的设备机器正轰鸣运转。
打好流域治理“组合拳”,
综合施策防“新症”
“水环境问题表在河里、根在岸上,治理得从源头抓。”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谢媛丽告诉记者,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江坚持全流域思维,积极探索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联动、一二三产业齐发力的治理模式,推动形成水美岸美产业美的动人景象。
“我们每天丢弃的生活垃圾会由专车全密封运转到这里,先后到达卸料大厅、垃圾贮存区,再进入焚烧炉,通过综合利用转化成清洁能源……”近日,30名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来到东兴区永兴镇闻家冲村的内江海诺尔垃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近距离感受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奇妙过程。
该公司总经理吴波介绍,“吨固体废物进去,出来只剩3吨左右的固体飞灰,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自年12月底正式投产以来,公司平均每天处理固体废物垃圾吨,日均发电量41.42万度,可以满足约6万户家庭用电,垃圾燃烧炉渣还可制砖。
“在海诺尔投产之前,内江城区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方式。”内江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赖翔说,随着内江海诺尔垃圾发电厂和资中县生活垃圾焚烧环保发电厂的相继投运,内江全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率达%。
在市中区正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技术员周正远的眼里,动物的骨头、皮毛,包括蔗渣、秸秆等作物废料,照样能够变“废”为“宝”。
周正远介绍,年开始,正园种植园实行土壤修复与改良计划,大力推广和应用生物有机肥、氨基酸、生物活性菌改良与修复土壤。近几年来,除了少量使用复合肥外,基本实现有机种植替代化工种植,全园全年化肥使用量不足1吨,每年化肥农药投入由最初的30多万元降至现在的10万元。
放眼全市,年,内江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比年下降5.72%,实现连续5年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4%,全市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7.69%。
而除了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的防治,内江还持续开展涉水工业污染源治理,按要求全面完成全市七大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设整改任务,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能力6.15万吨/日,实现园区内排污企业污水“全覆盖收集、全达标处理”。
奏响生态保护“交响乐”,
主动作为强“免疫”
在谢媛丽的工作笔记本中,“抓实环保督察整改”是近几年来的高频词,在她看来,两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犹如“警钟”,时刻“敲打”着内江。
“但不单单就问题改问题。”谢媛丽介绍,内江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审时度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人水和谐”为目标,持续加强生态保护。
在生态修复方面,实施沱江流域十年禁渔,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4.平方公里;完成长江干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矿山恢复治理.15亩,实施市域内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隆昌古宇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试点验收。
高标准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将11条黑臭水体建成11个连接城乡的带(湖)状生态公园,并“升级”开展内江城区“百里碧道”三年建设行动,通过碧道优化滨水环境、贯通水岸空间。目前,已新改建“甜城碧道”51.2公里。
为切实提高“碳汇”能力,内江层层落实“林长制”,制定《内江市全域绿化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村庄见缝插绿、田间地头种植增绿。大力实施城市绿化、通道绿化、乡村绿化等六大工程,建成绿廊绿道、湿地公园39处,净增森林蓄积量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3.1%,“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变成现实,绿色成为内江最靓丽的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随着内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高,桃花水母、红嘴鸥等珍稀水生生物和候鸟频频现身,也让内江成为低碳产业发展的聚集地、生态宜居之地。
当前,内江正立足页岩气、钒钛、氢能三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大力发展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5+5+5”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3:32.8:49.9,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全市铺展开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