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问答三
1问:你的“藏水入疆”工程只向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调水,而目前最关键的是需要向黄河流域调水。
答:这是两回事。本人考虑的“西线调水”,包括了向黄河几字湾地区调水,向黄土高原的几大谷地调水,向河西走廊及黑河下游调水,向柴达木盆地及塔里木盆地调水,“藏水入疆”只是其中的一条调水路线。
向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调水“藏水入疆”是考虑调国际河流的水,原因是在“五江一河”中,从同纬度看,澜沧江的海拔高程最高,而雅鲁藏布江支流易贡藏布的海拔高程最低,所以“藏水入疆”是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水先调到易贡藏布,然后再调往柴达木盆地,继续调往塔里木盆地。
而内河的水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等其实都属于长江流域,本人打算设计一条“长水入黄”的路线,搞了几年感觉都不理想,目前刚有些眉目,准备近期就写。
2问:你的“藏水入疆”工程根本就实现不了,太难了。
答:本人设计的“藏水入疆”工程路线就不是希望现在就能实现的,是寄希望于技术和材料的突破。比如超深隧洞的无人化智能化施工技术,能耐二三十公斤压力的深埋管道输水技术。这是个千年方案,所以目前技术实现不了的将来去开发这样的技术,相信技术会不断进步的。
3问:你的“藏水入疆”方案根本调不了亿立方米的水。
答:能调多少水,要从几个方面衡量。首先是对下游的生态是否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以及怎样应对这种影响;第二要考虑下游是否真的缺水,如果下游人口很少城市不大耕地也不多,那用水量就不会大;三是考虑下游降水量的大小,若下游降水量很大,人家根本不缺水,那就可以多调些;四是看综合国力,资源的竞争也是国力的竞争,真理在打炮的射程之内,普京大帝说过,抗议一千次不如图的翅膀煽动一次。
4问:你的“藏水入疆”方案怎么将渣土打入隧洞?
答:文中也说过,“藏水入疆”每年若调亿立方米的水,起码需要四条直径约16.5米得超级大隧洞。打第一条隧洞时只能硬啃,非常难,还需要将产生的渣土从竖井调上来堆在一旁,这么大的土堆对环境生态也是负面影响。所以在打第二条隧洞时,在井下就把渣土继续粉碎,然后制成泥浆用泵压进第一条已通水的隧洞,在水的输送下将泥沙送到柴达木的新乐湖,然后用吸沙泵将泥沙捞出。同时也将打第一条隧洞产生的渣土也粉碎后送入输水隧洞中输送到柴达木盆地的新乐湖,再用吸沙泵捞出来。这样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同时也能降低开凿隧洞的成本,毕竟将所有渣土像吊矿石一样从超深井中吊出,成本是非常高的。
5问:现在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千年冰雪都化了,再调水对青藏高原的影响会更不利。
答:本人规划的“藏水入疆”方案是从较低海拔处调水,对青藏高原的生态不产生多大影响。本人考虑的是,在“藏水入疆”后,青藏高原比如羌塘高原地区完全无人化,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原地区的人口全迁移到柴达木盆地,那海拔不到米,部分地方会变成耕地或草原。而雅鲁藏布江右岸地区仍需要有人居住来守边疆,不过那里比羌塘高原要好多了。
6问:调水时最好与建抽水蓄能电站结合起来,现在的风电光伏基地需要大量的抽水蓄能电站来蓄能,否则发的电就是垃圾电。
答:本人在前文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抽水蓄能电站能否这样建》,一篇是《系统规划一些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指出为了配套西部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必须配套风电光伏装机功率约30%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量。但西部地区没有那么多河流及适合建上库的高山凹地,建议在适合建下库的地方将两岸的高山削平挖成天池或者叫天湖作为上库,这样能建装机容量很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至于“藏水入疆”线路中,其实也可在风电光伏基地附近建一些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①在雅鲁藏布江大渡卡水库建库时需建成土石坝,需要将右岸的山头削去,挖出的土石方用做水库的土石坝,再将山头挖深50米作天池上库,就与大渡卡水库组成了抽水蓄能电站。因为雅鲁藏布江右岸一带年日照时数都在小时以上,适合作大型的风电光伏基地,就得配套抽水蓄能电站。②在柴达木盆地的大浪滩湖东北角有个斑红山,可以削去山头作为上库,与大浪滩湖一起组成抽水蓄能电站,因为柴达木盆地西部风电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但其它地方没有作抽水蓄能电站的场合。③在藏水入疆的终点即巴楚县三岔口镇铁路五道班站挖个肖尔布拉克湖作为下库,以北边的结提库勒湖为上库,平时用夜间的低价电将水抽提到上库,白天用水时放水发电。塔里木盆地西部也没有其他适合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位置。
大浪滩抽水蓄能电站位置7问:西线调水,走明渠不是更好吗?更容易实现?
答: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走明渠,首先要考虑的是结冰问题。在海拔米左右的地区,一年中大约有一半时间处于0度以下吧,这是其一。另外要考虑明渠的风化问题,在冷热交替情况下混凝土坝风化的要更快。第三就是调水数百亿立方米,所需的明渠会很宽的,不可能像红旗渠一样在悬崖绝壁上修一条窄窄的渠道就可以的。
红旗渠8问:向沙漠地区调水,蒸发量那么大,再多的水也没用的。
答:向沙漠地区调水蒸发量是很大,但也不要忽略了其优点: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生长最重要的条件是水、光、养分,沙漠地区有了水,加上超长的光照条件及充足的养分,农作物的亩产要更高。比如在中原一带小麦的亩产在公斤就不错了,而在新疆小麦亩产能达公斤。另一方面,在沙漠地区要推广节水技术,比如在科尔沁沙地,先把地平整,再在80公分深处铺上防渗膜然后种植水稻,每亩只需再浇水立方米就能达到亩产1吨的产量,产出的大米质量还非常好。
9问:还是红旗河线路好,到甘肃后有几千公里的通航里程。
答:红旗河工程是不错,但调水节点太多,安全问题突出、生态问题也不少。至于通航,到现在南水北调中线也没通航啊,通航就有污染。东线工程的水为啥不太受欢迎,就是水质差。
10问:向黄河调水啊,急需!
答:本人设计了几条向黄河中游地区调水的线路,都不理想,还在改。
按本人的设想,有一个“引长入黄”的调水线路,就是把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的水调往黄河几字湾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河西走廊、黑河下游,这些地方大概每年需水量在亿到亿立方米。但上述的河流调不了那么多水,因此又考虑来个调察隅河的水入大渡河,大概每年可向大渡河调水亿到亿立方米。这样在“引长入黄”方案中,实际上每年需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调水约亿立方米。
另外,“引长入黄”方案没考虑向京津及华北平原调水,原因是想从丹江口水库调更多水,计划从丹江口水库以上向关中地区调水30亿到40亿立方米,向京津及华北平原调水亿至亿立方米,合计亿立方米。这样丹江口水库坝下的汉江就严重缺水了,再来个“引江补汉”。
11问:从长江流域调水,首先四川人就跟你急。
答:这是自然,涉及到自身利益了。四川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已密布了梯级水电站,投资了几万亿,大家都知道水电站就是印钞机,现在正是收钱的时候。
那我们把眼光再放远点。也许过五十年后,钍基核反应堆技术完全成熟了,甚至核聚变发电技术完全成熟了,到那时也许要求河流回归自然,即各条大河除了保留水利枢纽外其它的水电站都拆除,到那时四川人就同意了。没有永远的大局,只有永远的利益。
12问:调水隧洞安全吗?有战争或地震了咋办?
答:隧洞的安全性要比明渠安全的多。你看08年汶川地震,所有的楼房、大坝都出问题了,但铁路隧道除了有些裂纹没太大影响。据专家说,深埋隧洞受地震的影响更小。
本人在设计调水线路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调水系统的安全性,并确保调水方的生态不受大的影响。
一个理想的调水方案是:调水方大坝的安全性高,对下游的生态影响比较小;受水方有大的蓄水水库,这样能保证在调水系统出故障或检修时有持续稳定的水供应;调水线路尽可能简单,以防对沿线地区的生态造成大的影响。
13问:土地都盐碱化了,怎么种庄稼?
答:我国盐碱化的土地、海边滩涂地确实不少。现在的耐盐“海水稻”、耐盐碱大豆等培育的都不错,只要将盐碱地适当洗盐就能种植。加大中线和东线调水量可以使约0万亩盐碱地、滩涂地得到治理成为耕地,代价也不大。另外像东北地区、蒙东都有大片的盐碱地、沙化地,这些地方本身的降水量就达到毫米以上,只要适当调水就能变成良田,代价比西线调水改造良田要小的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