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两千年古堰玉垒阁篇这座岷江畔的

玉垒山矗立于岷江水侧

柔和、悠久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心

大家喜爱都江堰的山

喜爱青城山幽谧

喜爱玉垒山深厚

这个夏天总要来爬一次山

登顶玉垒阁

俯瞰整座城市

明媚又动人的都江堰

上矩形

路线①:由都江堰景区进入,过安澜索桥,沿旧时茶马古道拾级而上。

路线②:由玉垒山广场,经城隍庙到擂鼓坪,步行上玉垒阁。

路线③:从二王庙宾馆旁过木栈道前往乘坐步云廊长梯直达。

01

左中括号

寻踪玉垒山

左中括号

走在都江堰的街道上,不经意抬头便能看见它,其名为玉垒阁,其所在的山名为玉垒山。

玉垒山古称湔山,位于都江堰市区西南方向,横亘在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和之间,奔腾的岷江经山脚流过。

上古时期,大禹曾在此“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成就刻画九州之壮举。公元前年,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润育出天府之国。

公元年,杜甫登临玉垒,“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节选)遂成千古华章。

玉垒阁的地势开阔,位置绝佳,可一览都江堰市的魅力风光。向东可望见属于东岷诸山的龙门山脉,及西蜀名山灵岩山。向西可望见西岷诸山、都江堰水利工程、赵公山。

向南可望见岷江正流外江和郁郁葱葱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及川西平畴。向东可望见文庙、魁星阁、灌县古城等景点和都江堰市区全景。

02

左中括号

寻迹玉垒阁

左中括号

悠悠乎千载,忽忽然而逝。如今,乘坐着掩映在玉垒山如画的山景中的步云廊扶梯,仅需几分钟就能到达山顶的地标建筑玉垒阁。

登顶玉垒阁,都江堰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作为都江堰最佳最高观赏点,在此可以东观千年古城、西瞰成都平原、北眺岷江源头、南望八百里青城。

白天,进入都江堰城区,只要是能见度不特别低的情况下,远远地,一抬眼,就能望见它,静静立在那里,不惊不语。

在徐霞客地理发现之前,岷江一直被作为长江的源头,尽管现在已经证明金沙江是长江地理上的源头。但是长江的文化源头依然是以都江堰为中心的岷江地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位于岷江之畔的玉垒阁可称得上“万里长江第一楼”。

玉垒阁阁名由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文物学家罗哲文先生题写。主体建筑为连底七层六角形仿古阁楼,雄浑巍峨、金碧辉煌、文物荟萃、礼乐雅集。总高度为46.4米,底层直径为21.1米,顶层直径为12.6米,可同时容纳人参观游览。

03

左中括号

发现细节之美

左中括号

都江堰作家马瑛先生作有《玉垒阁赋》为之增色。

玉垒阁第一层楼文化主题为“千秋丰碑”,一楼还有许多商家和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可以说是这次登楼之旅的“充电站”。

图:每日都江堰

玉垒阁第二层楼文化主题为“人文风流”。其间选用著名国画家作品五幅,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和徐悲鸿的《天师银杏》。

玉垒阁第三层楼文化主题为“明月清风”。展示了在全国流传甚广的都江堰民间传说木雕5幅。分别为《二郎担山赶太阳》《望娘滩》《寒潭伏龙》《夫妻桥》和《白龙池》。

图:每日都江堰

玉垒阁第四层楼文化主题为“唐风宋雨”。其间展示了五幅唐、宋诗人吟咏都江堰、玉垒山、青城山的诗歌。其中杜甫的《登楼》、李商隐的《寓意》和李白的《皇西巡南京歌》最富盛名。

玉垒阁第五层楼文化主题为“汉关苍雄”。其间展示了中国国教道教是如何在青城山发祥和弘扬的汉砖雕刻作品,分别为《仙源故乡》《远古禹步》《天师降魔》和《张陵创道》。

图:每日都江堰

玉垒阁第六层楼文化主题为“秦水流金”。其间镶嵌有玉雕作品《李冰治水图》多幅,生动再现了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的场景。

图:每日都江堰

04

左中括号

寻艺诗歌之美

左中括号

玉垒阁所悬匾额内容取自中国古代诗歌,彰显出都江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人归玉垒”取自范成大诗:雨脚背人归玉垒。

由中国当代篆刻家、书画家钱君陶先生题写。“天回玉垒”取自李白诗:天回玉垒作长安。

欧阳中石题写,“玉垒浮云”取自杜甫诗:玉垒浮云变古今。

贺敬之题写,“天外玉垒”取自李商隐诗:天外山唯玉垒深。

马识途题写,“玉垒晴望”取自岑参诗:玉垒天晴望。

舒乙题写,“玉垒西屏”取自宋育仁诗:玉垒蜀西屏。

图:每日都江堰

登上玉垒阁,凭栏眺望

天地壮美,江山如画

追思古今变幻,胸怀激荡

图据:何勃老师

图据:艾斌老师

这个夏天

总要来都江堰登一次山

登于高阁之上

看千年前杜甫曾言

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波澜壮阔

本文部分图源:每日都江堰

水灵妹在此表示感谢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