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地图,岷江在成都都江堰凭空消失,但又再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从地图上看,岷江在成都境内凭空消失?
很明显,岷江水系当然不可能在成都境内凭空消失,而且还造就了一项了不起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岷江也因此成为成都平原上流淌着的最重要的水资源。
从秦昭王末年开始修建的都江堰,宝瓶口、飞沙堰和水鱼嘴都是其最广为人知的组成部分,距今已灌溉被称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超过两千年时间。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灌不仅溉的面积多达千万亩,更是全世界范围内工作时间最久、且具有无坝饮水的特里,它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勤劳的最佳体现,联合国也在两千年的时候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古往今来与岷江有关的乌龙说法都不少,包括、但不限于岷江中游流经成都的部分无端消失。比如,古代人错将长江正源当作是岷江,又或是将从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只河流当作是岷江正源。但事实上,长江的正源其实是金沙江,而岷江在河源学上的正源则是西支大渡河。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对相关水系的认知不够,另一方面则是世人都会被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局限。
岷江如何在成都平原上演变成了蜘蛛网一般的灌溉系统?
所谓的岷江消失,其实是当岷江流经都江堰时被改造,地图上也不是彻底消失,而是从都都江堰开始出现多个分叉。这是因为都江堰的水鱼嘴将岷江划分为了内江、外江和一系列闸口,修建宝瓶口的意义就是为了控制内江的水量。
而外江指的就是金马河(正南河),主要功能是排洪,尤其是容易产生暴雨天气的夏季。金马河河段的全长在76.1公里左右,其河床宽度由米组建增加到1米左右,流经成都的都江堰市、温江区、武侯区、青羊区、双流区、崇州市,并最终在新津县五津镇纳入了南河和西河分支。
而都江堰设置的多个闸口,分别是:蒲阳河、沙沟河、柏条河、江安河、黑石河和走马河,以及杨柳河这个相对更小的支流。这七个主要的岷江支流,就是为了灌溉成都平原上的数十个县市区域而存在。都江堰就好是“灌口”一般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都江堰市,其实一开始的名字叫做灌县,而成都到都江堰的国道则一直被称为“成灌线”。
虽然,岷江在被划分为多个支流以后,会有一小部分水资源汇入沱江,但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大部分都汇合在了府河,并最终和金马河一起在彭山县江口镇再次汇合为岷江。岷江演化成的像蜘蛛网一般的灌溉系统,就这样滋润着整个成都平原,一点都不夸张的说,岷江就像是成都平原的母亲河一样,所谓天府之国离不开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岷江水系的充分利用。
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水系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岷江水系对成都平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该平原上同时还流淌着另一个重要的水系,也就是主要有渝江、石亭江和绵远河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沱江水系。简单来说,沱江和岷江这两大水系都是从成都平原的西侧进入,并呈现出扇形分流特征。
在成都平原内,平均距离不超过2.5千米就会有一条河流,这个数字足以体现该平原上的河流之多。成都平原的水系在分布上主要是渠道密集,而且,目前这些正在流淌的河道大多都是从自然河道改善而来。之所以将成都平原上分布着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叫做蜘蛛网,是因为它们在干渠的基础上,分布出了很多支、斗、农、毛渠,当我们将地图缩小之后看就像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
成都平原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降雨量充沛又本就是成都平原的气候特征之一。我们可以从一组具体数据来感知:地下水资源平均每年可达到42.98亿立方米,河道、渠系和灌溉补给量共计可达30.88亿立方米,而降水补给又能达到12亿立方米左右。所以,即便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作用,但依然难以避免成都局部区域连年发生洪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