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造福一方的工程,年代最久唯一留存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提、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秦汉以前叫“湔山”,这一水利工程到现在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我国著名的粮仓。当时蜀郡经常发大水。蜀郡的成都、灌县(今都江堰市)一带,是个大平原。岷江就发源于蜀郡西北部终年积雪的岷山上。岷江上游坡度很大,水势很急,到了灌县附近,地势突然平坦,水流变慢了,山上冲下的泥沙乱石就沉积下来。天长日久,河身越来越高。一到夏季,山上积雪化了,河水暴涨,河道盛不下,水就漫上岸来,泛滥成灾。大片田地荒芜,许多人流离失所,过着悲惨的生活。

当地人民曾经企图制服洪水,然而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治理办法。秦昭襄王即位不久,知道李冰治水很有经验,派他到蜀郡担任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李冰一上任就积极了解水情民情。他同儿子二郎,还邀请了几位有治水经验的人,一起到岷江沿岸去考察,听取当地人民的意见,勘察地形,研究治理岷江的方案。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从此以后,岷江被制服了,两岸人民安居乐业。为中华民族留下如此伟大工程的李冰,却未曾留下详实生动的生平资料,只有那川流不息几千年的都江堰,让我们去感念与猜想。如果没有都江堰,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就会受阻甚至被终止,秦赵长平之战的结局也许就会改写,历史的走向将会不可预知。如果没有都江堰,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就没有稳定的后方和粮仓,辉煌的大唐就将戛然而止,中国历史将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章。都江堰有的只是李冰治理一方,造福一方的理念。在李郡守看来,治理四川,关键在于治理四川的最大问题--旱涝,本着这一理念,李冰修成了都江堰,没有民怨沸腾,没有耗尽国力,有的只是清澈的流水和无尽的良田。都江堰的传奇,始于公元前年一项平常的任命,如今仍是水利工程的真理。

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实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自然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就是一项伟大的科学,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我国人口众多,因而自古重农,举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泛”历代无不列为首要工作。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以来,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同时,水文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另外水和土一样又是作物生长的条件,在今天水又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正是由于兴修水利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古代不仅在平定安世时期,就是在纷争动乱岁月,国家也往往不放弃水利事业的兴办。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很高,说明当时掌握的水文知识已经相当丰富,成就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为四方造福,同时使都江堰伟大创举得到渊远流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