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真题解析

拉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lx/140108/4323254.html

24.“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势而为利在千秋

B.因势利导泽被后世

C.物尽其用历久弥新

D.因地制宜经久不衰

一、难度分布

总结:该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词义易混淆,且四组选项中皆存在两组词语词义比较接近。

二、题本分析

1、辨析词义

A.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

利在千秋:(某件事)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千秋万代。

B.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C.物尽其用:尽量发挥出各种东西的效用。指不浪费一点东西。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D.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词语中“因势利导”与“因地制宜”比较接近,“利在千秋”与“泽被后世”比较接近,具有一定的混淆度。

建议先审题利用排除法,排除选项中明显有误的成语。

2、联系上下文

文章共三句,前两句为背景介绍,最后一句为考点。

原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判断起来有难度,可以通过第二处划线部分进行排除。根据原文“不仅造福当时,而且。”可知:填写部分应该与“造福当时”相对应,故应该在“利在千秋”、“泽被后世”中选择一个词语,则选项C与选项D排除。

其次,在剩余的选项“A.顺势而为利在千秋”与选项“B.因势利导泽被后世”中,“顺势而为”与后文中的“建设”不搭,而“因势利导”显然比较合适。故选择选项B。

参考答案:B.因势利导泽被后世

三、往年真题

词义辨析题如果涉及的选项众多且易混淆,一点要先审题,再运用排除法进行作答,我们以年国考(地市)第25题为例:

25.脱贫攻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同时也应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雨绸缪一马当先

B.一鼓作气奋发图强

C.循序渐进再接再厉

D.稳扎稳打自力更生

此题与例题类似,原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判断起来有难度,可以通过第二处划线部分进行排除。原文“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则在选项B“奋发图强”与选项D“自力更生”中进行选择。

同时,选项B“一鼓作气”与后文中“一步一个脚印”不搭配,而选项D“稳扎稳打”却能够搭配,故选择选项“D.稳扎稳打自力更生”。

参考答案:D.稳扎稳打自力更生

四、佳句摘抄

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翻译:万物各自得这些的调和而生长,各自得到这些的滋养而成熟。

更多公务员真题解析:五维阅读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真题解析第22题:转型升级要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