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之堰功道,一起了
(景点特色)都江堰景区是中国首批5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组成部分。
(交代线路)今天我们将依次参观离堆公园、渠首三大工程、安澜索桥、二王庙等景点。(注意事项)参观时请大家注意安全。
(景区概况)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
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朋友们,走进离堆公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眼前的堰功道(重点介绍,定点)。
为了纪念治水先贤,人们修建了这条长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到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介绍丁宝桢)其中左边这位头戴花翎、身穿补服的清朝官员,名叫丁宝桢。如果您不认识他没关系,但是您一定吃过和他有关的一道菜:宫保鸡丁。这道上得百姓餐桌,进得国宴菜单的川菜,其实就和丁宝桢有关。丁宝桢生于年,33岁考中进士,属于大器晚成
型,后来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建树而又清廉方正的历史人物。
年,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一职时,丁大人都57岁了。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曾封其为“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为“宫保鸡丁”,以此表达四川人对丁宝桢的纪念。
当然,仅仅凭借一道菜,就把丁大人竖立在堰功道上,您肯定觉得我们四川人简直太好耍了。实际上,丁宝桢当时为四川人民做了一件造福一方的大好事,就是主持都江堰的‘岁修’。岁修是都江堰特有的、定期性的整治修理制度,因每年进行一次,所以叫岁修。岁修工程主要以“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为修复原则。(丁宝桢为什么岁修)丁宝桢来到四川上任时,都江堰已经年久失修。当时的清朝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后,国库匮乏,没有经费,年—年,都江堰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进行岁修了。渠道垮塌淤塞,连年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丁宝桢带着一批地方官员前往都江堰考察。他认为都江堰灌区连年灾害,百姓已经生活困难,大修所需款项应由政府开支,后又给朝廷上了奏折,光绪帝批准后,下令拨款修堰。年12月,这场由丁宝桢牵头主持的岁修终于动工。(此次岁修规模)这次大修工程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都江堰岁修史上是空前的,动用数万民工。经过3个月,耗费白银13万两,折合人民币约万元,这笔费用和清朝咸丰帝结婚大典花费差不多。
(由岁修引起的对丁宝桢质疑)都江堰的岁修工程,可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没想到给丁大人引来了一场大祸。也许命运弄人,修复工程才完成2个月,岷江爆发了百年难遇的大水,大水将金刚堤、人字堤、飞沙堰冲决,内江河堤多处受损。刚花了大笔银子进行了岁修,结果就溃堤了。于是,朝庭上出现了对丁宝桢的许多质疑,怀疑岁修是‘豆腐渣工
程’。慈禧太后命军机大臣恩承等入川调查,最后以工程不善奏报,丁宝桢被连降三级、革职留用。
(澄清事实)按照当时水利制度的规则,如果洪水超过了水位线,便确认属于天灾,而非地方官之责。都江堰岁修完成后遇上的那场洪水,水位线已经远远超出警戒线。虽说后来被查确属天灾,洗清了“豆腐渣工程”的嫌疑,但丁宝桢也为此郁郁寡欢。年,67岁的丁宝桢死于四川总督任上。
(岁修制度影响至今)俗话说“饮水不忘挖井人”。四川人民并没有忘记丁大人为都江堰做出的贡献,更没有放弃对都江堰的维护和治理。在前人的基础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保养已形成了岁修、大修、特修和抢修的机制。至今,都江堰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
近千万亩,相信这才是对堰功道上的治水先贤们最好的告慰!
(对各位功臣的赞许,升华主题)我们再看这条堰功道,从文翁、诸葛亮到吉当普、丁宝桢,十二尊青铜雕像与伏龙观里陈列的东汉时期李冰石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长达多年的历史画卷。正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得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