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哥探幽丨都江堰,掬起千年富民之水吉林
《登玉垒山眺望都江古堰》
访王拜水到都江,柳绿桃红袭衣裳。
一江春水跃西蜀,万重高楼没大荒。
古堰横陈万民福,索桥遥对千年霜。
乘兴登高举目望,天府之国稻花香。
当我走近都江堰时,从那浓郁的密林深处传来阵阵如万马奔腾般的水声,我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到了。
要想更加真实、准确地把握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有必要先对这座水利工程进行一些了解,这样你再游都江堰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建造者的奇思妙想,感受到这一工程的伟大之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以大坝为主体的水利工程,它是由分水鱼嘴坝、宝瓶口、离堆、古堰等几个部分组成的,是一个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经部分人工开凿,合理分配水流,以“疏导”水量达到趋利避害目的的水利工程。
整个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纵卧在岷江之中的一个自然小岛的前部,经人工修凿成一个形状扁平的岩石,如一柄利剑直入江中,对岷江上游的来水进行分流,将江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江水沿岷江主河道继续奔流直下,汇入长江,而另一部分则被分流到另一条被称之为“内江”的河道中。被分流到内江的江水奔腾数公里后突遇一山,这山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离堆”的山。
离堆原本是玉垒山的一部分,古人在此人工开凿出一条水道,形成两山夹一出水口的形势,犹如一瓶颈,故人称为“宝瓶口”。由于“瓶口”的作用,有效地抑制了进入“瓶颈”的水量,确保了下游免受水患。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充分利用了鱼嘴的分水、宝瓶口的限水、离堆的阻水、飞沙堰的泄水作用,有效控制水量,确保四川盆地成为“天府之国”。
令我感兴趣的是那段“鱼嘴”形的潜水坝,怎么会那么神奇地将江水按四六比例划分进入内江?经过现场观察和请教当地的工作人员,总算弄明白了。这里的河道外高内低,而且石垒山正好在此处有一天然形成的弯,春季江水少时,因内江河道稍低,江水遇到鱼嘴的阻挡,60%的水流会流向地势稍低的内江,有利于春灌农田。而当夏季来临时,山洪暴发,水量激增,水位抬高,河床弯道制约水量的作用减小,外江江面宽度远大于内江,内江的水量自然要比外江少,再加上宝瓶口的进水量受到限制,大约每秒进水立方米,同时又有离堆山体起到阻挡作用,这就使得进入内江的水位再次被抬高,60%的水量在鱼嘴处就流向外江,而进入内江的多余水量也会通过飞沙堰再次排入外江,大大减少了洪水对农田的冲击。这一切只有您亲临都江堰现场,观看了古堰之后才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感受。
这神奇的鱼嘴不但具有分水功能,还具有排沙功能。因鱼嘴附近即是玉垒山的弯形河道,依据弯形河道易产生环流的原理,江水在此产生漩流,将下层泥沙卷到上层,并随江水带入外江,有效地防止了淤积问题。
穿过伏龙观我们来到了离堆山最高处的观澜亭,只见一条大江奔腾而来,不远处的都江堰似一条卧龙横亘在江中,涛击浪卷,坚若磐石,迷蒙暮色中的西岭雪山拱负起苍龙之脊,逶迤而来,山脚下的宝瓶口银珠跳跃,浪花翻滚,江水夺口而入,如虎啸龙吟,似万马奔腾,好一幅“离堆锁峡”风光。
在古堰与玉垒山之间有一条索桥横跨在内、外江上,桥分两段,一段跨内江,长约米,另一段跨外江,长约米。走近时才发现,在索桥桥头立一木牌,注桥名为“安澜桥”,寓意人行其上可“安渡狂澜”。
站在玉垒关前,举目四顾,但见雄关起眼前,上依大山,下临深渊,远眺岷江滚滚而来,都江古堰横卧江心,真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之地,也是远眺都江堰全景的绝佳之处。
旅行小贴士
1、交通:从成都坐动车直达都江堰。每40分钟有一班车,车程40分钟。
2、美食:兔头、渣渣面、老腊肉、白果炖鸡、泡菜、冰卷、麻辣豆干、手掌鸡、干煸泥鳅、冒菜、李煮血、赵卖面、牛肉豆花、豆浆馍馍、爆炸土豆、文革葱葱卷、米线等等。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悦江哥口述/供图编辑:赵树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110.html